2021-03-05 671
將體育場地與公園綠地、城市線性空間、自然生態空間、商業文化設施等共建共享,這樣的思路,為進一步豐富群眾身邊的健身場地,提供了更多可能。日前,在新編制的《北京市體育設施專項規劃(2018年—2035年)》(以下簡稱《體育專項規劃》)中,北京市提出了體育場地設施新的規劃與發展思路。
北京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此次《體育專項規劃》中提出,公園與體育設施相結合,構建以綠化為本底、體育運動鍛煉為主要功能,兼有公園文化休閑功能,具有一定環境品質且向居民開放的公共空間,并可結合群眾休閑健身需求在現狀及新建公園增設體育設施場地。同時,鼓勵結合自然公園、人文景點,依托水系綠道、生活性道路,打造若干健身步道,提升沿線街道環境品質。依托自然山體、生態環境,建設登山健身步道、山地自行車道、旅游景觀道“三位一體”的登山健身步道系統。串聯郊野旅游資源,針對不同人群需求,構建不同主題、不同時長的登山健身游程。此外,結合大運河等生態水系資源及郊野公園、城市公園等生態空間,利用城市綠道或非機動車道串聯,精心設計打造多類型馬拉松線路,滿足不同區域市民鍛煉需求,并打造城市級或區域級知名品牌賽事。再有,因地制宜建設體育設施,鼓勵各主體利用工業廠房、商業樓宇等存量建筑空間更新改造建設體育設施,允許按照體育設施設計要求,依法依規調整使用功能、租賃期限、車位配比、消防等相關建設要求。
近年來,北京市體育局和各區體育局堅持以人為本,通過多種方式,對體育場地設施共建共享的思路,已經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先期實踐。以北京市豐臺區為例,該區實行的“綠動融合”模式,在北京乃至全國都起到了引領作用。豐臺區南四環花鄉橋附近的白盆窯公園內,一條總長度超過13公里的健身步道,分4部分分布在白盆窯公園內。如今,這里已經成為周邊居民健身的好去處。同樣在豐臺區,嘉囿城市休閑公園所在地,幾年前還是一片以批發市場、小飯館、平房為主體的城中村。如今,這里成為綠意盎然、充滿歡聲笑語以及運動活力的城市公園,進一步豐富了轄區居民的健身場地。
在北京市西城區,白紙坊街道冰雪體驗中心的前身曾是有著48個隔斷間的散租住人空間?,F在,這里被改造成市民冰雪體驗中心,滑雪機、冰蹴球場地……曾經的群租房變成了市民了解冰雪運動的新去處。此外,像廣陽谷城市森林健身步道、南護城河(天寧寺—白紙坊)濱河健身步道、廣外街道蓮花河西側路濱河體育健身公園等健身場地設施,有的是通過城市改造修建的健身步道;有的是通過與城市公園相結合在修建公園的過程中,將健身設施融入其中;有的是通過城市疏解,將騰退出來的空間歸還于民,用以體育健身。
對此,北京市西城區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西城區體育局先后與園林、住建、城管等幾個主要部門合作,將體育健身設施與城市綠化、街區更新、老舊小區改造等相結合,通過各部門統籌合作的方式共同發力,修建方便百姓使用的健身場地設施。同時,西城區自2020年起,計劃在3年內新建70處健身場地,這些健身場地將分布在公園綠地、居住區、河湖水系、道路周邊。場地設施的種類則包括健走步道、室內冰雪場地、室外冰雪場地、體育公園、棋苑、籠式足球場、仿真冰場、乒乓球長廊、室內文體活動中心等。
此外,位于北京市海淀區的華熙LIVE·五棵松,圍繞五棵松體育館打造了體育服務綜合體,匯集籃球館、冰球館、體育公園、商業中心、互動實景娛樂街區、5A級寫字樓等多元業態。位于石景山區的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北區,則建有短道、花樣、冰壺、冰球四個冰上場館,以及滑雪大跳臺、攀巖場、滑板場、空中步道、首鋼三高爐博物館等設施,形成了初具規模的首鋼園區體育服務綜合體。
隨著《北京市體育設施專項規劃(2018年—2035年)》對于體育場地設施共建共享思路的進一步明確。未來,北京市將加快推進群眾身邊體育場地設施建設,為促進全民健身事業發展,以及“體育強國”建設助力。(轉自1月19日《中國體育報》02版)